发布时间:2025-07-04 14:18:17 阅读: 75次
來源:@華夏時報微博
作為一項資本金補充工具,永續債備受銀行歡迎,不過進入2025年,市場發債主體悄然生變。
2月末,審議通過同意發行100億元永續債(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議案,成為保險市場發行永續債的最新案例。截至目前,保險市場已有平安人壽、交銀人壽、泰康養老、泰康人壽、招商信諾、新華保險6家保險公司成功發行永續債,規模接近200億元。而自2023年泰康人壽打響保險公司發行永續債的第一槍,險企永續債實際發行總量已達953.7億元;當前市場無風險利率的下行,永續債利率也在下調,保險公司正搶占發債時間窗口。
“保險公司永續債票麵利率均值已由2023年的3.43%降至現在的2.35%,成本的大幅下降讓大家紛紛選擇發新贖舊,更低的永續債票麵利率可以攤平融資成本,預計未來會有更多保險公司發行永續債;另外,今年銀行發行永續債的需求大大降低,國家另外準備了5000億元的銀行特別債務補充資本金,所以對於市場投資者來說,有資質的保險機構就扛起了發行永續債的大旗。”對此,上海一家大型保險資管機構債券投資負責人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坦言。
保險永續債規模達千億元
永續債,又稱無期債券,是非金融企業(發行人)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注冊發行的“無固定期限、內含發行人贖回權”的債券。永續債的每個付息日,發行人可以自行選擇將當期利息以及已經遞延的所有利息,推遲至下一個付息日支付,且不受到任何遞延支付利息次數的限製。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永續債作為一個成熟的金融產品,發行數量達到2146隻,資金規模6471億美元。反觀我國債券市場,直到2022年,永續債才成為保險公司一項核心資本補充工具。
2022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和原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保險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發行永續債,補充核心二級資本,但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餘額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30%,且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不得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永續債以核心資本補充為主要目的,從清償順序上比較靠後,期限為5+N,無到期日。
而從近期發行永續債的保險主體來看,2月28日,新華保險發布第八屆董事會第三十次會議決議公告,顯示審議通過了《關於發行境內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的議案》。同意新華保險在本議案的框架和原則下,發行金額不超過100億元(含100億元)的境內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並同意將議案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2月26日,泰康人壽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同業拆借中心官網發布公告,其在2月25日發行了6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2月24日,泰康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康養老”)在銀行間市場發行20億元永續債,成為行業首家發行永續債的養老保險公司;2月21日,交銀人壽發行27億元的永續債;再往前,招商信諾也於今年獲批發行41億元永續債。
截至目前,共有12家保險公司成功發行了17款永續債。其中,泰康人壽發行數量最多,達3款,分別為“23泰康人壽永續債01”“24泰康人壽永續債01”“25泰康人壽永續債01”,實際發行量分別為50億元、90億元、60億元,票麵利率分別為3.70%、2.48%、2.35%。平安人壽、太保壽險、中英人壽各發行兩款永續債。
保險公司已總計發行953.7億元永續債。其中,平安人壽永續債實際發行量最高,達200億元;其次為太保壽險、泰康人壽,均總計發行200億元永續債;太平人壽永續債實際發行量亦超過100億元。
“保險公司發行永續債可以補充保險機構的核心二級資本,能夠起到同時改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的作用。銀行、保險機構發行的永續債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所以滿足很多機構投資者作為底層配置的需求,不過今年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的頻率明顯降低,所以保險機構就加速了發債的頻率,形成了一個蹺蹺板效應。”3月8日,上海一家券商投行部資深債券研究員馬俊告訴本報記者。
永續債持續的“馬太效應”,讓頭部險企憑借高評級與低成本融資優勢,擴大保險永續債市場規模,有市場人士預測,2025年保險永續債或將達到1500億元。
不過與險企永續債發行熱火朝天的景象相比,同樣是發債大戶的商業銀行在2025年卻顯得格外安靜。
Wind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開年以來,國內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下稱“二永債”)發行放緩,截至2月17日,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尚未有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永續債方麵僅有桂林銀行於1月13日發行1隻,發行額為30億元,“二永債”整體發行隻數和規模較去年減量明顯。
有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2024年底,財政部表示將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支持國有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因此今年初國有大行通過發行“二永債”來進行資本補充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在國有大行注資及化債背景下,全年銀行“二永債”淨供給或相對偏弱。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隨著債券市場利率走低及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需要,銀行“二永債”整體發行規模持續走高,特別是2024年永續債首度進入主動贖回期,“二永債”發行規模迎來大幅增長。根據Wind數據,以發行公告日計算,2024年,商業銀行“二永債”發行規模超1.6萬億元,與2023年的1.12萬億元、2022年的1.19萬億元相比增長明顯。具體到去年同期即2024年1月1日至2月15日,數據顯示,這一階段銀行“二永債”發行隻數達7隻,均為二級資本債,實際發行規模合計達1900億元。其中,國有大行是“二永債”發行主力,上述7隻二級資本債中,有6隻由、、三家國有大行發行,這三家大行累計實際發行規模為1800億元,占當期總發行規模的95%。
按此計算,今年開年以來“二永債”發行規模較去年同期銳減。
多位市場人士稱,在大行注資及政府專項債置換政策背景下,2025年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壓力有所降低,“二永債”發行規模預計較2024年可能有所下降。
借利率下降險企“發新還舊”
盡管票麵利率不斷下行,不過遠超2%的票麵收益仍然吸引著大型金融機構;而成本大大下降的利率也激發了險企發行永續債的熱情;此外,隨著保險永續債利率的下降,多家險企也開始“發新還舊”以降低融資成本。
《華夏時報》記者統計發現,從目前已發行永續債的橫向對比來看,永續債實際發行總量有上升趨勢。2023年共發行7款永續債,合計發行總量為357.7億元;2024年共發行6款永續債,合計發行總量為359億元;2025年截至目前,已發行4款永續債,合計發行總量為237億元。
而從永續債票麵利率變化情況來看,2023年票麵利率指標均在3%以上,平均值達3.43%,最大值達3.70%,最小值3.25%;2024年票麵利率指標均大幅下降至3%以下,平均值僅2.36%,最大值2.50%,最小值2.20%。
“在低利率環境下,保險永續債的穩定收益吸引力凸顯,雖然票麵利率均值由2023年的3.43%降至2025年的2.35%,大多數理財子公司等長期資金正通過永續債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降低錯配風險。保險資管、銀行理財等長期資金也通過永續債匹配負債久期,形成‘配置+交易’的雙重需求。”國內銀行理財子公司一位投資部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更多的已經發行永續債的保險公司也掀起了“發新還舊”潮。
此前不久,平安人壽披露關於行使2020年資本補充債券贖回選擇權的公告,其所贖回的“20平安人壽”發行規模200億元,本計息期債券利率為3.58%,對比永續債2.35%的票麵利率來說,贖舊顯然更劃算。另有中郵人壽披露2020年資本補充債券贖回權行使公告,其贖回的“20中郵人壽”發行規模60億元,本計息期債券利率為3.75%,對比其發行的永續債票麵利率2.20%來說,贖舊亦更為劃算。
發新贖舊的保險公司還有泰康養老和農銀人壽,2024年11月,泰康養老贖回20億資本補充債“19泰康養老”,該筆債券票麵利率4.35%;2023年2月,農銀人壽贖回“18農銀人壽”,該筆債券票麵利率5.55%。
而從投資端來說,投資保險公司永續債的群體主要包括四大類,分別為商業銀行與理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及保險公司、公募基金與券商資管、境外投資者。其中,國有大行及股份製銀行是永續債的核心買家,銀行係險企的永續債更易獲得母行資金支持,形成“資本閉環”,保險資管公司則通過配置永續債實現“負債——資產”久期匹配。
“永續債票麵利率的下滑,或將吸引更多保險公司發行永續債。永續債票麵利率下滑的核心好處是降低融資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和增強資本韌性,尤其在低利率周期中,保險公司可通過策略性發債優化財務結構。對市場而言,這一趨勢反映了資金環境寬鬆,並推動資本向實體經濟高效配置。”馬俊指出。
可以看出,在利率持續下行的市場環境中,永續債正以獨特的收益優勢,成為各類機構競相爭奪的配置焦點。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下一篇:曹國偉:新一輪經濟周期漸行漸近